昨天,复旦进步研究院金砖国家研究中心传来消息,明年将与全球名列前茅的大型智库——巴西瓦加斯基金会携手,一同推进在中国和巴西各自打造一个中国巴西研究中心。此后,这一两地打造研究中心的模式有望复制和推广到其他金砖国家,中国智库力量国际交流和研究的脚步将迈得更远。
近年来,复旦大学落实服务国家策略,革新体制机制,集聚优质资源,推进复旦进步研究院建设,探索兼具咨政、科研、育人、对外交流等功能的开放式跨学科新型智库。
学术为本、咨政为魂
高水平、国际化的智库,已经成为一个国家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的要紧象征。近日,教育部印发了《中国特点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》,鼓励中国高校更深入参与有关国计民生“考虑”。大学,怎么样承担起这一厚重使命?成为复旦追寻的答案。
在复旦大学,学术为本、咨政为魂的智库建设思路也已成共识。优势学科成为智库的深厚根基和依托。2011年,复旦进步研究院革新体制机制,强调以国家需要推进学科进步。研究院先后吸纳和培育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、国家建设研究中心等11个跨学科研究机构。
在复旦大学副校长、复旦进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林尚立看来,智库建设应该在学术长期积累的基础上,真的做出有策略前瞻性的研究,并维持其独立性、学术性。同时,高水平的智库工作也将成为高校学科进步的动力之源。
村会计账本与20万封信
哪个能想到,村里会计账本、公会记录与信件,也是复旦智库的大量“家底”之一。这类看上去平时的材料,汇聚、积累起来,就成为剖析知道中国当代社会状况的一扇窗。
据悉,以此为基础,由国家重大出版项目支持的《当代中国农民发现》明年将付梓,《当代中国社会水平》研究也在紧张进行中。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资料中心主任张乐天教授觉得,“可能高校智库的要紧基础之一,便是极具大学‘个性’的长期学术资料积淀。”
打造健全大学智库还不能离开开放的平台,与国际顶尖水平的研究机构深入合作,才能在业界发出更响亮的声音。去年7月,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携手德国欧洲经济研究中心,对中国金融机构骨干进行标准问卷调查,再通过科学办法严谨测算,获得前瞻性更强的将来发展势头,完成首期“复旦-ZEW中国经济景气指数”,以后还将按期在中国上海和德国法兰克福面向全球媒体同步发布。
讲中国故事,传播中国声音
复旦大学坚持“走出去”和“请进去”相结合的国际化建设思路,拓展交流渠道,通过复旦学者讲好中国故事,传播中国声音。
除去上海平台等高档国际交流平台以外,研究院先后在欧洲、北美洲、南美洲和大洋洲分别打造了四个国外中国学术研究中心,大力推进当地的中国问题研究,进一步增进西方学术界对日常国的理解。2012年在美国成立的复旦—加州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,到今天已举办多次大型研讨会,被叫做美国学界知道中国的“新窗口”。现在,研究院正积极推进中美、中法、中俄、中欧等按期学术对话机制的打造。
金砖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沈逸说,高校智库还可凭着其学术独立性,承担部分“第二轨道”外交职责。现在金砖国家研究中心管理的“金砖国家经贸信息共享平台”,为金砖五国提供经贸和投资信息。值得一提的是,该平台经商务部推荐,在2013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上获得通过,成为2013至2014年金砖国家策略合作协议八项手段之首,还被外交部国际经济司纳入金砖国家虚拟秘书处筹办项目中。